2024年09月20日

钩沉| 布道家葛培理在英格兰:个人思索

作者: 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4月06日 12:23 |
播放

美国布道家葛培理已经去世四年了,我们到今天依然很难相信这世上没有了他。除了在世上福音布道会的种种成功之外,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走廊下,他是个安静的声音,为从哈里·杜鲁门到巴拉克·奥巴马的每位美国总统提供灵性指导,

1954年3月,葛培理来到英国,在伦敦北部的哈林盖体育场举行了系列福音布道会。尽管英国教会和新闻界对于他的来访心存芥蒂,但葛培理在其第一场证道中清楚说明了他为何而来。

他说:“我们到伦敦市这里来,不是为了拯救英格兰。我们不是带着任何伟大想法来到这里的,告诉你们如何如何去做。我们到这里来不是为了试图改变你们。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帮助领导你们为了耶稣得人而去征战,帮助在英国促进神国。”

葛培理最初只打算停留一个星期,但想听他讲道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最后在伦敦呆了三个月。

在十二个星期里面,哈林盖体育场每晚都挤满了12000人,甚至到了最后一天,想听葛培理的人还是这么多,以至于组织者决定将礼拜场从哈林盖体育场改到温布利球场,就是为了能容纳12万名想听他说话的听众。

但就算是这样也不够,组织者再次安排了一场礼拜,而这次是在伦敦西部的白城体育场,提供对象为无法进入温布利的65000人。

哈林盖布道会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参与人数令人吃惊。200万人前往,有4万多人把他们的生命交给基督。一年后,葛培理再次来到伦敦,举行时间为一周的福音布道会,这次除了最后一晚外,每晚都是在下雨,而且最后一晚也成为当年中最冷的一晚,但这些都不妨碍45万人前来参加活动,有超过24000人将生命交给基督。

1966年,葛培理再次来到英国,进行另一场福音布道会。这次他去到了西伦敦的伯爵府。从1954年开始,媒体上出现对葛培理的批评达到了白热化,他们说这么多人“在福音布道会上接受基督”,是因为葛培理的招牌歌曲《最真实的我》(Just as I am)的“情感强度”,唱诗班总是在他发出呼召之前唱出这首歌。

受到这一批评的刺激,葛培理决定完全弃用这首歌,在没有任何歌曲或音乐的情况下进行抗争。多年后,葛培理的音乐监督克里夫·巴罗斯(Cliff Barrows)在著作中讲述了效果。

巴罗斯写道:“我们走过三十个晚上,全无一首赞美诗的音节。多年来,《最真实的我》一直都是福音布道会的标志性曲目,我们之前从未这么做过。记者们在开始就伯爵府的邀请进行写作时,他们说就只记得地板上的脚步声。‘请把《最真实的我》还回来,因为沉默让我们死!’”

除了《最真实的我》争议外,伯爵府福音布道会还因为另一个原因而成为全英国的新闻。在1960年代,克里夫·理查德(Cliff Richard)是大众流行音乐明星,在他宣布自己是个重生基督徒并参加伯爵府福音布道会的时候,媒体都蜂拥而至争相对此进行报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换用今天的话说,如同艾德·希兰(Ed Sheeran)或另一位顶级流行明星宣布他们现在是位重生基督徒,还将参加在伦敦千禧巨蛋(02 Arena)举行的教会礼拜。在1960年代,克里夫·理查德是个大明星,他成为重生基督徒是个大新闻。

我记得很清楚,我父亲带我去到伯爵府。在葛培理介绍完舞台后,克里夫爵士带着黑框眼镜,拖着一把木吉他出现了。起初,现场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沉默,因为无论是媒体还是现场的2700名听众都不知道该作怎样的期待。

寥寥数语,克里夫爵士确认自己是位重生基督徒,接着唱起了著名的福音歌曲《上帝所做不为奇》(It's no secret what God can do)。唱完后,现场响起了庄严的欢呼声,之后他去到场外,为那些无法进入伯爵府的数千名歌迷重复了同样的内容。第二天,“克里夫现身葛培理福音布道会”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虽然是个相对较小的社区,但比起1954年还是要多得多的很多西印度人也去到了伯爵府。他们喜欢这类全国性的基督教公开展示,在回到自己的教会后,精神上得到振奋和提高。最重要的是,他们带走了免费的诗歌本,里面有这次巡讲的所有曲目,于是很快他们就在很多礼拜中唱起了《蒙福的确据》、《古旧十架》、《主,我是属你》、《主爱救我》和《你真伟大》等歌曲。

时间快进25年,我那时在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一期纪念葛培理访问伦敦周年庆的节目。我们能够邀请到葛培理和克里夫爵士作为特别来宾。在拍摄时,我想到了伯爵府那次,于是问克里夫爵士能否再唱一次《上帝所做不为奇》。他同意了,拿起吉他来再次唱起了这首伟大的歌曲。

在编辑的时候,我从这段话切换到他当时在舞台上用同样的调子歌唱同一首歌的黑白录像!那是个奇妙的时刻,因为我是他的粉丝,也是仰慕者。生活,似乎对我而言遇到一个完整圆圈。

一般而言,在录影一次访谈时,制片人和主持人会就问题和提问思路达成一致,被采访者往往不知道这些问题。葛培理对此没有提出异议,还就我们所有人提出的关于永恒的问题给出了可能是最佳的答案,如“上帝为何允许…?”、“在…之时,上帝在哪里?”、“如果有上帝,那他为何让其发生…?”。

像这样的问题,葛培理一定听到过无数次,或许他自己也考虑过,他给出的答案可能是我听到过的最佳答案:

“这些问题是我面见上帝时要问他的问题。”

无出其右者。


文章原作者罗伊·弗朗西斯(Roy Francis)为前BBC“赞美诗歌”制片人,也是《追风号与英国黑人五旬节派教会》(Windrush and the Black Pentecostal Church in Britain)的作者。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